保护听力,从预防噪声性听力损失开始
来源: 发布日期:2017.10.17 点击量:
在人体的各种感官中,听觉是最重要的!面对这个多元和多维的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正常的听觉是我们人类感知周围有声世界不可或缺的唯一工具,没有声音的无声世界对于人类来讲,是不可想象的!对于一个健康和健全的机体来说,“耳聪目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由世界卫生组织资助在中国4省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我国每十人中就有一人具有影响其交流的听力问题,每二十个人中就有一个有严重影响其交流的听力问题。在所有的听力问题中,与年龄相关的老年性听力问题位居首位,远远超过噪声性听力损失。然而,老年性听力问题不可避免,但噪声性听力却是可以主动避免的。
那么,什么是噪声呢?哪里有噪声呢?噪声性听力损失是如何形成的?什么样的噪声是有害的呢?如何避免噪声性听力损失呢?
对于噪声的定义,可能不同的行业都有不同的解释,比如:在声学领域,噪声被认为是无规律的、无特定频率的声波振动;在工程学上,噪声被认为是对其他信号的探测或信号的质量产生干扰的一种信号;在心理声学领域,噪声被认为是不想要的所有声音的统称。
正常的人的听觉系统分成4个主要部分:外耳、中耳、内耳和听觉中枢。外界的声波振动通过外耳,经中耳传递到内耳,内耳将声波的机械振动转换成能沿神经传导的电信号——神经冲动——送达听觉中枢,从而产生听觉及听觉的辨识。噪声对听觉系统的损害主要在内耳,超过安全范围的噪声可以破坏内耳的听觉神经终末端,并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改变,随着这些破坏的加剧,我们的听力也开始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接触噪声的时间越长,噪声强度越大或人耳离噪声源越近,这种损害就会越重。
通常人类从3个主要方面去衡量噪声:强度(dB, 分贝)、频率(Hz,赫兹)以及时间(Ms,毫秒)。一般来讲,超过80分贝的噪声就有潜在的危险,一个简单的办法就可以知道噪声是否超过安全限度:在远离一个手臂的距离内,你需要大声的吼叫才能听清你自己的声音,这表明你周围的噪声就比较危险了。
大部分人对噪声的危害的警觉性都不高,不管是在工作环境还是在生活环境中,为了唤醒人们对噪声危害的主动意识,国际上将每年4月的第四个星期三定为“关注噪声日”,用以宣传噪声危害的相关知识和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不被噪声所损害。
科学研究表明,噪声的强度和接触时间的长短是决定噪声危害的重要因素,由于噪声对听觉系统的损害通常在“潜移默化”、“毫无知觉”中发生和发展,所以大多数噪声性听力损失是一个过程。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噪声无处不在,专业人士提醒如下情况是高度危险的:如割草机,摩托的发动机,拖拉机,枪械,鞭炮,头戴式耳机(随身听,MP3或MP4播放器等),迪吧和摇滚音乐会等;有些儿童的玩具也会发出高达140分贝的声响。噪声对听觉系统的损害,与机体的强壮程度并无直接的联系,当处于超过安全限度的噪声环境中时,人耳是没有能力去主动躲避这样的损害的。
此外,噪声还对机体产生其他的影响,如工作效率下降,情绪不稳定,失眠,血压和脉搏的增加,长期在噪声环境下,人体的消化系统的功能也会出现紊乱。
防止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最好方法是避免接触噪声,如果没有办法避免,应尽量缩短暴露的时间并做好防护措施,即佩戴良好的噪声防护设备:噪声防护耳罩和耳塞,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噪声的强度,从而保护我们的听力。对高危人群,应定期到有资质和条件的单位或机构进行听力的检测,每年至少一次,并保留好所有的听力档案以备查。
据可靠数据,一半的噪声性听力损失都是可以预防的。因此,保护听力,从预防噪声性听力损失做起!请和我们一起至少做到以下三点:远离噪声、配戴护耳装置、开小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