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公司新闻

当前页面: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 这项技术,才是决定听...

这项技术,才是决定听力效果的关键!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9.30 点击量:




       最近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中国约有1.2亿人存在听力障碍,目前听力残疾人已达2780多万。


       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使听者不能准确地感知声音,导致言语交流困难,并影响儿童语言的正常发展。



       帮助听力损失患者进行听力康复的辅具主要有两种:助听器和人工耳蜗。

       助听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较为普及,在几年以前,人工耳蜗由于技术壁垒高,被国外垄断,价格昂贵,动辄十几二十万,不能为听障人群广泛使用。



       同时作为人工耳蜗核心技术之一的言语编码策略,是基于英语等西方语言的患者进行研究开发的,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听说汉语的中国人。

       已有研究报告表明,佩戴人工耳蜗后,母语为汉语的人工耳蜗植入者的言语识别率远远不及说英语和说德语的人工耳蜗植入者,而且人工耳蜗植入者对汉语声调的识别率普遍较差。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呢?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汉语和英语在语言、发音上的区别。

       首先,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其声调的变化也反应了词义的变化,而英语是一种重音语言,语调是句子结构的一部分,不是词结构的组成部分。



       汉语中元音的声调具有区分语义的作用。例如,将/ma/这一音节在“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汉语四声)之间进行变化时,词义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从发声方法来看,汉语与英语也有很大的差异。

       汉语音节往往包含两个或三个成分:起始辅音(只有少数音节没有起始辅音,如ba、fa、ma),随后一个元音,之后还可以跟随一个结尾辅音,汉语普通话中缺乏英语中所具有的那种辅音群。


       sh为清辅音、r为浊辅音

       由于汉语语言中清辅音(声带不震动)较多,浊辅音(声带震动)较少,相比英语更加容易受到干扰噪声的遮蔽,因此很多人工耳蜗使用者表示汉语相比英语在噪声下更加难以理解,造成混淆。


       进一步来看,汉语语音与英语语音在声学层次上也各有不同。


       在英语中,辅音连缀极为常见,如sleep、slide等,“sl”构成双辅音结构,而在汉语中的辅音都是单独出现在音节前或音节后的(你好,ni hao)。这些差别使得汉语和英语在听感知上也存在着差异。



       汉语、英语的听感知差异

       不同语言使用者的听觉系统,从生理结构的本质上来说没有什么差异。听觉系统对声音信号的加工一般是采用“特征分离 - 平行加工 - 高级整合”的信息处理策略。

       那么当听觉系统需要从复杂的环境噪声中提取有效的目标语音时,不同语言的声学差异就会造成对目标语音识别率的差异。



       在相同程度的噪声干扰下,人工耳蜗佩戴者理解汉语,会比理解英语更难。大部分人工耳蜗植入者在安静的环境中基本具备健听者的言语识别能力,但是一旦进入嘈杂的环境中,识别率将明显下降。

       现有的听力康复设备基本上能够使其佩戴者在安静的环境中获得较好的言语识别能力,主要问题在于:能不能让使用者在现实复杂的声学环境中获得与健听人相当的语言识别能力。



       因此要使中国的听力损失者获得较高的言语识别能力,必须在听力康复设备的设计开发以及听力康复的评估中考虑汉语自身的的特点以及汉语与英语听感知上的差异。

       人工耳蜗的言语编码策略

       研究表明,进口人工耳蜗采用的语音处理策略,能够使说英语和德语的患者获得较高的言语可懂度,但是对于母语为汉语的患者,其言语识别率明显不及前者,特别是在声调的识别方面。

       如何才能改善母语为汉语的患者的听觉识别率呢?

       听觉优先效应的研究表明,在人的听觉原始记忆中,保持声音信号精细时间结构对于抗噪声和混响干扰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语言设计新的编码策略、算法,区别语言和噪声、环境声)



       基于传统CIS(continuous interleaved sampling)算法,实验引入声音精细结构信息(相位信息、调频信息),提出“准锁相刺激”SPLS(simulated phase-locking stimulation)人工耳蜗语音处理策略后,实验结果如下:


左图为平稳语谱噪声的条件,右图为代表遮蔽为两个人的混合语音条件。

       简单来说,左边就是用日常生活中的噪音进行干扰,右边就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作为噪音进行干扰。

       实验中,12位健听人在相同信噪比的条件下,SPLS语音处理策略下的听声识别率要远远高于CIS语音处理策略。

       也就是说针对语言特点,声音特征,对言语编码策略进行改进,引入不同算法、加入更多信息,将提高使用者的言语识别率。

       MTone言语编码策略

       进口人工耳蜗技术建立在西方语系基础之上,并没有针对汉语四声的特殊设计,以致于在产品特性和言语识别上并不能完全的符合中国听力障碍人群的要求和需要。



       力声特人工耳蜗采用自主研发的MTone言语编码策略,专为汉语研发,能够精确地保留声音的真实性,同时兼顾语音信号中的频谱峰和包络信息,注重汉语中的声调特征所体现的语音信号细节,是更适合汉语发音的编码策略。

       至今,力声特人工耳蜗已经帮助近千位听障人重回有声世界。MTone言语编码策略的听力效果有目共睹,大幅提升了汉语使用者的言语识别率,加强了日常沟通的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最适合自己的产品,才是最好的。

       力声特,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耳蜗!

本文参考资料:《中国听力言语康复科学杂志》
知识拓展:汉语拼音中,单元音有10个:a、o、e、ê、i、u、ü、i(前)、-i(后)、er;22个辅音:b p m f d t n l k ɡ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nɡ(以韵母形式出现)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