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新闻动态

当前页面:首页 > 新闻动态

  • 发布时间:2020-12-28

    穿越时光忆往昔丨王正敏院士与我国第一例“感应蜗外电子耳蜗埋植术”

    一份尘封的1985年2月3日新民晚报我国第一个电子耳埋植成功的报道带领我们穿越时光,回到当年那一天为失聪十年的福建姑娘带来新生……这位为福建姑娘邱尔兰结束了十年“无声生活”、成功进行我国第一例“感应蜗外电子耳蜗埋植术”的“仁心妙手”,正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教授、卫生部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正敏院士。王正敏院士长期从事听觉医学和耳神经-颅底显微外科的研究,是我国此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国际颅底外科学会创始人之一。在保护和重建神经功能的耳外科、颅底神经血管区显微外科、自主创新的人工耳蜗和内耳细胞损伤修复机制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大大提高了聋残人复聪率和耳神经外科—颅底疾病的治愈率,使我国在该领域位居国际先进行列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科技人才。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医德楷模和上海市劳模、上海市科技精英等多项国家和市级荣誉。1955年从上海医学院毕业以后,王正敏院士就职于母校附属医院上海医学院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现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在艰苦环境中积极发挥骨干作用,与同事团结协作,不计名利地投入工作,攻克了当时的许多医疗难题。改革开放后,他公派到瑞...

    了解详情

  • 发布时间:2020-12-08

    大咖“拍了拍”你丨【臻听云课堂】刘玉和:成人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

    专家介绍刘玉和教授在近十几年来一直从事耳科学与听力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耳显微外科、听力学方面,特别是在人工耳蜗干预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儿童听力障碍的病因--遗传因素(遗传性耳聋)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并取得结果。2015年获北京大学李大钊奖,2016年获国家卫生计生委优秀师资奖,2019年荣获“国之名医”奖。课程看点 1、语后聋听力下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2、目前听力损失的干预措施 3、人工耳蜗植入指南语后聋的选择标准 4、老年性聋人工耳蜗适应症 5、影响成人听力损失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因素 6、案例分享 7、听觉康复训练的作用、基本原则、内容大家如果有什么想要向专家提问的问题,也请提前做好准备,届时可以及时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哦!2020年是人工耳蜗技术引入中国的第25年,直到目前,已有超过10万的听力损失患者因为植入人工耳蜗获得听力补偿,但这仅是极小一部分。由于大多数患者自身对人工耳蜗不够了解,对植入人工耳蜗是否能得到很好的听力补偿始终持有怀疑态度。对于成年人而言,语后聋,无疑是给原本幸福的生活带来了重创,因为突如其来的变故,听不到或听不清别人说话,他们变得不愿意跟外界接触了,少了沟通交...

    了解详情

  • 发布时间:2020-11-18

    【中国聋协第一届人工耳蜗植入者征文获奖作品】龚茹娜: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本期故事主人公:龚茹娜序上天对每个人是公平的,不管你信不信。对重度听障患者来说,世界总是充满拒绝的。我要承认,有时感觉自己缓步慢行,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听力,因为听力不好,同一件事相比常人,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获得,这种落差感,会让我感觉束手无策和无能为力。壹:起伏跌宕的听力小时候我有无忧无虑的童年,父母是双职工,我由爷爷奶奶带大,由于他们是文盲,小时候我说话很晚,别的孩子能叽叽喳喳地说这说那,我却金口难开,可爷爷奶奶迷信,说话晚的孩子是贵人语迟,将来有福气。到三岁时候我才学会说话,就这样也没引起父母重视。直到在初中时的一节体育课,有个外校老师来找我,问我愿不愿意做运动员。然后我的体育老师对那老师说,这孩子反应有点慢,那时候我才知道自己的耳朵好像生病了,在老师的指点下爸妈带我去上海医院检查听力,医生确诊为感音性耳聋。建议我佩戴助听器,第一次带上助听器,我听到了许多从前听不到的声音,内心感到无比的惊讶,同时也有一丝喜悦,以为自己以后可以和别人听的一样好了。就这样,我顺利地完成了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并且遇到相伴一生的爱人结婚生子,我觉得我的人生就这么过下去,也是很稳妥的选择。2007年7月,一次...

    了解详情

  • 发布时间:2020-11-18

    【中国聋协首届成年人工耳蜗植入者征文比赛】获奖名单揭晓啦!恭喜力声特植入者喜提大奖!

    力声特作为国内第一家成功自主研发人工耳蜗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多年来服务了众多听障人士,目前植入力声特人工耳蜗的蜗友遍布全国各地。感谢广大蜗友积极参与投稿,分享植入力声特人工耳蜗之后的康复历程,让更多的听障人士获得正能量!恭喜以下力声特植入者在本次征文比赛中取得佳绩!一等奖 龚茹娜:《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自从做了双侧人工耳蜗后,我对周围的声音来源方向更加敏锐了,遇到有人跟我聊天和说话,我不会像以前那样紧张,这大大增加了我的自信心。现在在单位跟同事交流一点压力都没有,能迅速完成同事交给我的工作。慢慢的我喜欢走出家门,和家人一起旅游,偶尔也会邀上两三个好友一起游览风景名胜,这样愉快的体验在我以前是无法想象的,我的世界不再是一个小小的角落,而是在一点点的放大,家人和朋友都说我的脾气变好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我庆幸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耳蜗确实充实了我的新“声”活。-龚茹娜生活照--龚茹娜获奖证书-二等奖 苏元丰:《三十年追寻不停歇 淘尽黄沙始见金》 -苏元丰生活照--苏元丰获奖证书-鞠明华:《用心聆听》 -鞠明华生活照--鞠明华获奖证书-陆菊萍:《静待花开 聆听新声》 -陆菊萍生活照--陆菊萍获奖证书-特别奖 王...

    了解详情

  • 发布时间:2020-11-18

    世界精神卫生日丨抑郁的对立面不是快乐,你的情绪还好吗?请给心灵一份呵护!

    全球约有3.5亿人深受抑郁症的困扰全球每年因抑郁症自杀的人达100万【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1%中国抑郁症患病率为5%~6%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这是呼吁人类关注自身精神心理健康的特殊日子!今天,我们不妨和自己的内心来一次对话你,还好吗?儿童&青少年表现:食欲减退丨疲乏无力丨入睡困难现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心理学家非常关注的问题,据一项调查统计,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已排名首位,约占20%,而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17岁以下青少年约有3000万人。 童年经历的心理创伤往往会带来一生的影响。在他们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期,这些经历往往会给他们造成深刻的伤害,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往往需要恰当的心理治疗才能够修正他们对社会、对他人的认知。 由于我国公众对心理、精神卫生问题的了解和认识程度偏低,许多隐患不能及早发现治疗,心理问题不能得到正确对待和解决,导致许多不必要的困难以至悲剧发生。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心理学与教育学工作者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高度重视。孕妇表现:食欲减退丨疲乏无力丨入睡困难在产前检查中,大约有15%~20%的准妈妈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健康问题。妊娠是妇女生理方面...

    了解详情